海上风电防腐施工方案之防腐材料选择
根据钢管桩不同腐蚀区域的环境特点,采用 “涂层 + 阴极保护” 复合防腐体系,具体材料选择如下:
(一)海洋大气区(桩顶以上至海平面以上 1.5m)
-
底层:采用无溶剂环氧底漆,干膜厚度≥80μ尘,材料需具备良好的附着力与防锈性能,可与钢材表面形成牢固结合,阻断大气中水分与氧气接触钢材。
-
中层:无溶剂环氧云铁中间漆,干膜厚度≥120μ尘,增强涂层的屏蔽性能与机械强度,抵抗海洋大气中的盐雾侵蚀与紫外线老化。
-
面层:氟碳面漆,干膜厚度≥60μ尘,具备优异的耐候性、耐紫外线性能与耐沾污性,可有效抵御海洋大气长期侵蚀,保持涂层外观与性能稳定。
(二)浪花飞溅区(海平面 ±1.5m)
采用 “热喷涂铝涂层 + 封闭涂层 + 面漆” 组合体系:
-
热喷涂铝涂层:采用电弧喷涂工艺,喷涂纯铝丝(纯度≥99.5%),干膜厚度≥200μ尘,铝涂层可形成牺牲阳极保护,同时具备良好的屏蔽作用,有效抵抗浪花冲击与盐雾腐蚀。
-
封闭涂层:无溶剂环氧封闭漆,干膜厚度≥60μ尘,填充热喷涂涂层的孔隙,进一步阻断腐蚀介质渗透,增强涂层整体防护性能。
-
面漆:脂肪族聚氨酯面漆,干膜厚度≥80μ尘,提升涂层耐候性与抗冲击性能,适应浪花飞溅区干湿交替与机械冲刷环境。
(叁)潮差区(高低潮位之间)
-
底层:无溶剂环氧底漆,干膜厚度≥100μ尘,确保与钢材表面的强附着力,应对潮差区频繁干湿交替导致的涂层起泡风险。
-
中层:玻璃纤维布增强环氧涂层,采用 “一布两油” 工艺,干膜厚度≥300μm,玻璃纤维布可显著提升涂层的抗拉伸强度与抗冲击性能,抵抗潮汐冲刷与波浪冲击对涂层的破坏。
-
面层:无溶剂环氧面漆,干膜厚度≥80μ尘,具备优异的耐水性与耐阴极剥离性能,适应潮差区长期浸泡与暴露交替的环境。
(四)水下区(低潮位以下至海床以上)
-
涂层体系:无溶剂环氧重防腐涂料,采用多道喷涂工艺,总干膜厚度≥400μ尘,材料需具备优异的耐水性、耐阴极剥离性能与抗海洋生物附着性能,可长期在海水中保持稳定,阻断海水与钢材接触。
-
阴极保护:配合牺牲阳极保护,选用铝 - 锌 - 铟系牺牲阳极,每个钢管桩配置 [X] 组阳极,阳极重量与布置方式根据海域水质参数(电阻率、溶解氧含量)计算确定,确保水下区钢材表面阴极保护电位维持在 - 0.85V~-1.10V(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)。
(五)埋土区(海床以下埋置段)
-
涂层体系:煤焦油瓷漆,干膜厚度≥500μ尘,材料具备优异的耐土壤腐蚀性能、耐水性与抗微生物腐蚀性能,可适应海床中复杂的土壤环境(如盐碱土、淤泥质土)。
-
阴极保护:与水下区共用牺牲阳极保护系统,通过延长阳极电缆至埋土区,确保埋土段钢材同样处于有效阴极保护范围内,防止土壤中的氯离子与硫酸盐对钢材造成腐蚀。
|